就在武汉病毒肺炎肆虐、感染人数不断增多的危急时刻,从北京突然传来好消息。
经中药治疗及对症治疗,北京已有2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痊愈出院!
1月24日,北京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痊愈出院。该女患者被中医专家辨证为热在卫气,疫毒伤肺,予以清热宣肺方法治疗,症状逐渐好转,体温很快恢复正常,连续监测呼吸道分泌物病毒核酸阴性,符合国家制定的出院标准。(中国中医药报)
1月25日,北京1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男患者痊愈出院。该名男患者入院后给予中药治疗及对症治疗,症状好转,体温正常,连续监测呼吸道分泌物病毒核酸阴性,符合国家制定的出院标准。(中国中医药报)
这个消息来的太及时了。终于让全国人民松了一口气,也让那些奋战在抗击病毒疫情第1线的医护人员为之一振。
事实上,中西医并重的治疗方案早在年非典时期就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年北京爆发非典时,医院院长刘清泉医生第一个进入疫区。他带领医护人员抢救患者、自治自救并协同专家制订中西医结合治疗预案,最终为控制非典疫情蔓延做出巨大贡献。
图:刘清泉
这次武汉新型肺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也在第一时间联合指派了两名中医专家刘清泉、齐文升到达武汉,作为第一批中医专家参与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役中。
耳小雅结合健康报对刘清泉医生的电话采访以及其他资料,为大家分享一下中医视角下的新型肺炎,祝愿各位阖家安康!
01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
现代医学东渐以前,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是以中医的方式应对历史上的一次次瘟疫,也形成了一套中医理法关于瘟疫的认知。
中医将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这类病邪统称为“疠气”,也称之为“疠毒”。中国自古有很多应对预防瘟疫的方法。
我们常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中还有一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当人体正气虚的时候,身体的抵抗力会下降,病邪就容易入侵。所以面对疫情我们能做的,最根本的还是扶助正气,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02
中医的治疗思路
中医诊疗疾病讲究“望闻问切”,尤其是突发新发疾病更是如此,刘清泉医生一行到现场认识病人的真实的临床表现,发病过程,收集相关信息,确立疾病的病因的属性病机的特点。
根据病机具体分析,进行辨证论治。
下面是刘清泉医生的个人陈述(摘录):
通过问诊及当地专家介绍,我们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舌象,不管舌苔偏黄还是偏白,但总的呈厚腻苔。我们了解到武汉的气候状态,一个是阴雨,一个是湿冷。尽管较以往冬天,温度偏高一些,但没有阳光。
结合患者的舌苔、脉象、症状,我们判断其病因属性以“湿”为主,湿困脾闭肺,气机升降失司,湿毒化热、阳明腑实,湿毒瘀热内闭,热深厥深。
如果当地会有一些轻微的差异,要结合当地的特点“因地制宜”,与热结合而成湿热,与寒结合形成寒湿,与燥结合而成燥湿……但总归“湿毒”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核心。
我医院收治的病人尽早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并结合患者情况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开了处方。
从基本情况看,中药对于病人病情的稳定、退烧等还是有效果和优势的。
1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新修订的《方案》细化了中医治疗方案相关内容,明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参照该方案进行辨证论治。(中国中医药报)
03
中医治疗的注意事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当属于“湿瘟”范畴,病程缠绵,它不像风热夹湿,湿邪一除热自清,患者比较容易痊愈。湿邪缠绵,如油裹面。
所以,中医同道在选方用药时尤其需要谨慎,将本病的“湿毒化热”与“热毒夹湿”区别开。不要出现方向上的错误,它们的用药思路截然不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以“湿毒”为主,并不是热毒夹湿。热毒夹湿证,用清热解毒加祛湿之法即可。热毒一清,湿自然就没了。对于湿毒化热、湿毒蕴热的情况下,如果贸然清热解毒,过早用上寒凉药物,必然会导致湿邪加重,会出现“冰伏”,反而影响治疗效果。
所以,本病应该化湿为主,芳香化浊避秽,透表散邪,升降脾胃,这是我们治疗的核心。湿一化,郁热就散,毒也就没有了,症状自然就慢慢消失。
刘清泉医生建议
对于轻型的病人,没有明显的呼吸困难、憋气、喘急及氧合能力正常的情况下,症状温和且没有慢性疾病(如肺病、心脏疾病、肾功能衰竭、免疫性疾病)的病人,可考虑家中隔离,不要忙着去住院,吃上中药,注意休息,保证营养饮食,不需要恐慌。
这既是对自己的一个很好的保护,同时也是对于家人和社会的一个保护。对于严重者,有严重慢性病的患者,尤其是氧合指数低于93%,且持续时间较长,一定要去住院。
04
中医药方
05
中医理疗方法
以下两个方法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