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统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COVID-19)病原学、流行病学、传播动力学、临床特征、治疗及防控等多个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比较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及H1N1流感病毒所致疫情特征的异同。
新型冠状病毒的原始宿主可能为蝙蝠,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传染源,可借助飞沫和接触途径进行人际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咳嗽,伴有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但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防控策略上,一方面应着力研发疫苗开展一级预防。另一方面继续贯彻对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佩戴口罩、及时进行公共场所消毒,同时大力研发快速检测试剂盒,实现对疾病的血清学监测,开展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二级防控策略。此外,应着力降低人群对疾病恐慌、加强防疫宣传与健康教育,共同防控疫情蔓延。
年12月,我国湖北省武汉市数家医疗机构先后报告了数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我国科学家迅速开展了流行病学与生态学调查工作,并确认此次疫情为不同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coronavirus,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eastrespiratorysyndromecoronavirus,MERS)的致死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此后,患病人数迅速增加,波及我国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泰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和美国等多个国家也陆续有确诊病例报道[1]。世界卫生组织于年2月11日将该病正式命名为CoronavirusDisease(COVID-19)[2-3]。目前,该病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4]。
截至年2月25日24时,全国确诊病例78?例,死亡2?例,对我国人民的健康及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5]。面对重大疫情,提供有效的疾病防控策略,在最大程度上抑制疫情的继续蔓延、减少死亡人数、减轻经济损失和降低人民群众的恐慌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原学、流行病学、传播动力学、临床特征、治疗以及防控等多个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对比该病和年SARS病毒(SARS-CoV)[6]、年MERS病毒(MERS-CoV)[7]以及流感病毒H1N1[8]的疫情特征和防控策略的异同,为政府制定有效的疫情防控策略提供数据和证据支持。
1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有包膜的长度为30-32kb的单股正链RNA病毒,主要分为α、β、γ和δ四个属,广泛存在于鸟类以及骆驼、蝙蝠、蒙面棕榈果子狸、老鼠、狗和猫等哺乳动物中[9,10]。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初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武汉市卫生机构迅速开展调查,对年12月27日入院的3名肺炎患者肺泡冲洗液样本提取RNA进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该新型病毒与β冠状病毒属的B谱系匹配,核酸序列与此前报道的蝙蝠体内分离到SARS样冠状病毒bat-SL-CoVZC45和bat-SL-CoVZXC21一致性为86.9%,但是与SARS-CoV和MERS-CoV有明显差异[11]。因此将其认定为继hCoV-OC43、NL63、E、HKU1、SARS-CoV和MERS-CoV之后可感染人类的第7种冠状病毒[2]。世界卫生组织将其暂时命名为-nCoV。近期,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CommitteeonTaxonomyofViruses)将其正式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Coronavirus2,简称SARS-CoV-2)[12],表明新型冠状病毒从分类学角度上讲,是SARS冠状病毒(SARS-CoV)的近亲。
广东首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
2传染源和宿主
基于武汉9名患者的肺泡冲洗液和咽拭子样本测序结果显示,不同患者SARS-CoV-2病毒序列一致性达99.9%,即证实新型冠状病毒为同一起源[2,11]。根据序列对比结果推测,蝙蝠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原始宿主[2,11,13]。但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期间正值蝙蝠冬眠期间,而且疫情流行期间市场也无售卖蝙蝠的商家,且SARS-CoV-2病毒序列与早期蝙蝠体内提取的SARS类冠状病毒一致性不足90%,因此,SARS-CoV-2有可能是通过其它中间宿主将病毒传染给人类[11]。年2月7日,华南农业大学举行新闻发布会,通过对多份宏基因组样品分析,推测穿山甲可能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其体内分离的病毒株与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达99%[14]。
基于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患者均有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因此推断海鲜市场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武汉市政府快速响应,于年1月1日关闭华南海鲜市场[15,16]。但是调查显示并非所有的早期患者均有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最早的患者于年12月1日确诊,且无海鲜市场接触史,说明最早的病例可能在年11月就发生了感染,华南海鲜市场也并非唯一病毒来源地[1]。推测有可能是患者在外界被感染后将病毒带入海鲜市场,或者是其它携带病毒的野生动物被送入了海鲜市场,具体原因尚不清楚,要发现并消灭原始传染源从而控制疫情进展,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大范围人群调查研究。
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
年1月24日,香港大学研究团队报道了家族聚集性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案例,研究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发生人际传播,且已经出现了第三代传播和第四代传播[17]。此外研究发现该家庭有一名感染SARS-CoV-2的儿童未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推测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作为传染源传播疾病。同时,德国的一项案例也进一步证实无症状病毒感染者可作为传染源感染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进一步引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人群大流行[18]。年2月18日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指出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均可成为传染源[4]。
3传播途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人员早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呼吸道上皮细胞样本中分离得到新冠病毒核酸,推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能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因此也相应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用于患者下呼吸道咽拭子样本的核酸检测[19]。同时,我国研究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SARS-CoV-2与SARS-CoV结构上具有相似的受体绑定结构域[11],推测SARS-CoV-2可能和SARS-CoV一样通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2,ACE2)作为受体进入细胞[11],之后该假说相继被证实[20-21]。
医务人员进行鼻咽拭子采样
此外,有研究组分析了来自肺、食管、胃和肠4个含有单细胞转录组的数据集,结果显示,ACE2不仅在肺和食管上皮细胞中高表达,在回肠和结肠中也有高表达,提示消化系统也可能是SARS-CoV-2感染的潜在途径[22]。最新个案报道也提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亦可能存在母婴垂直传播的风险[23],但是年2月2日发表的一项关于妊娠晚期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小样本研究却并不支持该推测,未来还需要更多大样本研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垂直传播途径进行验证[24]。此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指出新冠肺炎病毒也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4],同时研究推测SARS-CoV-2也可能通过粪-口途径进行传播,但研究证据尚不充分[25]。因此,目前的研究结果支持呼吸道飞沫、气溶胶和接触传播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及时早期佩戴口罩成为预防传染的主要手段,而垂直传播和粪-口传播途径尚需进一步验证。
4易感人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易感人群界定随着研究的进展一直在不断更新。基于截止到年1月22日诊断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和高龄人群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高危人群,而青少年可能不易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感染[15],但是一项家族聚集性感染案例则不支持该结论[17]。这可能是由于早期感染病例均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关,而青少年很少出入市场所致。
年2月2日,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做好儿童和孕产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指出儿童和孕产妇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易感人群[26]。随后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年2月18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更新指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特定防护对象,人群普遍易感[4]。但是,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研究显示,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高龄人群患重症肺炎比例较高,因此身体状况不佳并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的高龄人群应是疫情防控的重点保护对象[16,27]。
3月8日,武汉一91岁新冠患者治愈出院
5传播动力学
疫情暴发至今,多个研究团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动力学开展研究,为疫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支撑。疫情爆发初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武汉市截止到年1月22日的例患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动力学开展研究[15]。结果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平均潜伏期为5.2d(95%可信区间:4.1-7.0d),人传人平均间隔时间为7.5d(95%可信区间:5.3-19.0d),病例倍增时间为7.4d(95%可信区间:4.2-14.0d),基本再生数R0为2.2(95%可信区间:1.4-3.9)[15]。
武汉市政府在年1月23日迅速采取了封城的措施,以进一步控制病毒从武汉向其它省市蔓延。随后香港大学研究人员基于模型预测结果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基本再生数R0为2.68(95%可信区间:2.47-2.86),截止年1月25日武汉市的感染人数可能已经超过75?人,这些感染者大量输出到重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预测无干预情况下武汉疫情爆发1-2周以后,中国多个主要城市的疫情可能呈指数增长,这也从侧面证实了武汉进行封城举措的及时性和准确性[28]。
1月23日,武汉封城令
随后,国内外研究团队继续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动力学开展跟踪研究,钟南山院士团队基于我国家医院截至年1月29的例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位数潜伏期为3.0d(范围0-24.0d)[29]。随后中外研究人员分析截至年1月26日的例患者的数据后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位数潜伏期为4.75d(四分位数间距:3.0-7.2d),基本再生数R0为3.77(95%可信区间:3.51-4.05)[30]。此外,周涛教授团队根据疫情早期传播规律,考虑部分患者未被检出的效应,估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基础再生数R0波动于2.8-3.9之间,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还在持续传播之中[31]。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实时监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动力学特征变化,为疫情防控及全国大范围复工和复学的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6临床特征
医院基于截止到年1月2日确诊的4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的患者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肌肉疼痛或疲劳以及呼吸窘迫症状,少数患者会呈现咳痰、头痛、咯血和腹泻症状[16]。CT影像显示几乎所有患者均呈现双肺浸润肺炎表现,同时部分患者会出现白细胞减少和淋巴细胞减少症。基于武汉患者的首例尸检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的病理特征与SARS-CoV和MERS-CoV感染的肺炎病理特征非常相似,患者肺部呈现弥漫性肺泡损伤伴细胞纤维粘液性渗出,伴有肝损伤和心肌间质细胞炎性浸润[32]。后期基于年1月20日前确诊的99名患者的大样本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进一步确认了患者的上述临床表现,并提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还会出现如精神错乱、咽痛、流涕和恶心呕吐的症状[33]。
年2月7医院基于名患者的最新报道进一步确认了患者的上述症状,同时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院内人与人间传染率约为41%(57人),其中12.3%为住院病人,29%为医院工作人员[27]。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于截止到年2月11日的数据分析显示,目前共有名医务工作者受到感染,其中5人死亡,因此院内传染防控也防疫工作的重点方面[34]。此外,钟南山院士团队近期基于例患者的大样本研究发现,发热(87.9%)和咳嗽(67.7%)是患者最常见的症状,腹泻和呕吐所占比例较小(5%)[29]。这为临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诊断和疑似患者的早期识别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提示院内感染防控的重要性。
医护人员为新冠肺炎患者进行ct检查
7治疗措施
目前尚没有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效药,临床上常采用氧疗、静脉抗生素、奥司他韦、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机械通气等治疗方案[29]。但是一些潜在有效治疗药物正在开展一系列临床试验,未来有可能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一线治疗当中[4]。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是在我国已经批准上市的针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抗病毒药物,研究显示其对SARS和MERS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也将其作为推荐治疗药物[4]。同时,医院医院也分别注册临床试验,评价其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疗效,此外还有涉及连花清瘟胶囊等中药、抗病毒药物如阿比多尔和糖皮质激素等已上市药物正在临床试验之中[35]。此外,最新的研究报道了美国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过程,证实新研发的核苷类似物药物瑞德西韦在治疗SARS-CoV-2感染的肺炎患者中具有较好的疗效[36]。同时,我国学者也通过体外实验证明瑞得西韦和磷酸氯喹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但是目前尚缺乏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支持[37]。年2月3日,医院正式牵头开展瑞德西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Ⅲ期临床试验,拟纳入轻、重度患者人,预计年4月27日试验结束对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进一步确认。
2月11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曾表示,首批新冠肺炎疫苗有望在18个月内准备就绪,全球有二十多种疫苗正在研发
8防控策略
综合比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其它主要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的SARS、MERS和H1N1流感疫情特征、防控策略和治疗措施等(表1),研究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基本再生数与SARS和H1N1流感可比,明显高于MERS。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和人传人时间与SARS和MERS可比,高于H1N1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人数高于SARS和MERS,低于H1N1流感,死亡率则低于SARS和MERS,高于H1N1流感。既往不同疫情防控措施方面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要尽快隔离传染源并研发疫苗,开展病因预防;其次要及时切断传播途径。借鉴相应防控手段,未来我们应一方面着力寻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介宿主,及时隔离和避免接触,同时也应加快推动疫苗研发进度;另一方面继续贯彻患者和密切接触者隔离、未感染人员佩戴口罩、公共场所消毒的措施,同时加大力度,开发更高效、更迅捷的检测病毒核酸的方法开展人群血清学监测,以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目的。同时,积极开展社区宣传、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减轻人群对疾病恐慌共同防控疫情。此外,我们也应该重视卫生状况不佳的动物市场监管并尽量减少对野生动物的食用和接触,避免类似的动物到人的病毒传播和悲剧的再次发生。
表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SARS、MERS和H1N1疫情特征、防控策略以及治疗措施比较
9结语
本文全面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传播动力学、临床特征、治疗和防控等多个领域的研究进展,同时横向对比SARS、MERS和H1N1流感疫情特征、防控策略和治疗措施。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毒原始宿主可能为蝙蝠,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症状相对较轻,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横向对比不同疫情特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特征与SARS和MERS接近,但是发病人数却相对较高。究其原因,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其在人群的波及程度有密切关联。对于致病力强的疾病SARS和MERS,我们可以快速发现感染者并进行隔离和密切接触者的追踪,从而遏制疾病的大范围蔓延。而对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和美国HIN1流感等传播力较强而致病力相对较轻的疾病,临床表现不明显,从而对感染者的识别造成困难,不能及时防控则有导致疫情大范围暴发的风险[67]。
3月10日,武汉16医院全面休舱
经历了年的SARS疫情后,我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疫情上报和处理体系,而且此次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处理措施和应对时效得到国内外的一致认可[67]。但是我国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仍然存在空间、人员和资源不足的情况。除疫情上报和处理体系,政府还应该化危为机,通过这次防疫攻坚战,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现代化基层防疫体系,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有力工具。同时,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常态化应急大数据保障机制;充分应用运营商大数据,保障防疫政策精准实施;切实做好精准防控,“早发现,早隔离”,压缩检出时间;充分合理利用大数据资源,建立流行病学模型,科学定量做好疫情趋势研判。此外,还应积极加大公共卫生与疾病防控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疫情防控的思想意识教育。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致谢:医院华西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四川省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和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研究过程中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帮助。特此感谢!
作者:栾荣生1,王新2,孙鑫3,陈兴蜀4,周涛5,刘权辉6,吕欣7,吴先萍8,谷冬晴2,唐明霜2,崔慧杰2,单雪峰9,欧阳净10,张本1,2,张伟11,四川大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攻关研究项目组12。
1、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医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成都,);2、陆军医院流行病学中心(重庆,438);3、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成都,);4、四川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成都,);5、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成都,);6、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成都,);7、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长沙,);8、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都,);9、重庆医院药学部(重庆,416);10、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药剂科(重庆,436);11、医院华西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成都,);12、四川大学(成都,)
参考文献[1]MUNSTERVJ,KOOPMANSM,VANDOREMALENN,etal.ANovelCoronavirusEmerginginChina-KeyQuestionsforImpactAssessment.NEnglJMed,[-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