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现任贵阳医院党委副书记,儿科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儿科、中医儿科工作,临床擅长应用中医药与小儿推拿等外治联合防治小儿常见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对小儿厌食、腹泻、哮喘、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等疾病治疗有专长,善于在中药汤剂、小儿推拿、中药贴敷、香囊、足浴、药浴等多种中医药治疗方法上辨证施治。坐诊时间:每周三、五上午,名医堂2诊室。
婴幼儿脾胃功能较为薄弱,在夏季,若因贪凉摄入生冷饮食,或是家长喂养方式不当,都极易导致孩子出现腹泻的情况。
急性腹泻次数多且含水量大,加上食欲差,喝水少,很容易导致孩子体内脱水、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当出现发热或体温不升、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面色苍白,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休克时,会危及生命。
而慢性腹泻导致营养物质吸收少,形成营养不良和各种微量元素缺乏等,甚则因营养不良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并发其他疾病,如佝偻病、贫血、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等。
病例解答
3月至6岁孩子可用推拿治疗
市民:我家孩子今年2岁,最近有点拉肚子。我想为他采用推拿的方法治疗,请问是否合适,另外需要多长时间的疗程?
专家彭玉:小儿推拿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腹泻,包括湿热泻、风寒泻、伤食泻、脾虚泻等。适用对象为3月至6岁之间的孩子,年龄越小,皮肤对推拿刺激性越敏感,疗效越好。但是对于伴有高热或中度以上脱水、严重营养不良、出血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孩子不适宜推拿。
一般情况下,推拿治疗急性腹泻以5天为一个疗程,每天推拿1次,1至2个疗程即可痊愈;慢性腹泻者,可能需要2至3周,期间应注意保证营养的摄入,适当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肠黏膜保护剂、微生态制剂,或中医中药治疗。伴有轻度以上脱水者,可配合口服补液盐纠正脱水;中重度脱水者,则需要经静脉输液尽快纠正低血容量,恢复肾脏调节功能。有明确感染因素的,可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宝宝腹泻可继续母乳
市民:我的宝宝4个月大,出现了腹泻情况。请问,我是否还要坚持母乳喂养?
专家彭玉:一般情况下,婴幼儿出现腹泻时,不主张禁食,母亲可继续坚持母乳喂养。无母乳喂养且小于4月的婴儿继续用原有的奶粉;大于4月的婴儿用米糊、稀饭、面条等,但饮食宜清淡,食用易消化食品,忌食油腻等不消化食品增加胃肠负担。对于过敏引起的腹泻,应停止过敏食物的摄入;易少吃多餐,便于肠道功能的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出现呕吐厉害的情况时,家长可适当禁食,时间不宜超过6小时。
民间土方不适宜所有腹泻
市民:听说孩子腹泻后,可将烧熟的蒜瓣配白糖给孩子服用,或是用剁成碎末的鲜姜敷在孩子肚脐上。现在我家孩子也出现了腹泻,这些方法可用吗?
专家彭玉:这些方法有一定道理,但只适用于风寒引起的泄泻。因为蒜瓣和鲜姜末都属于温性介质,口服或敷于脐部,可以起到温阳的作用而止泻。对于食积、湿热下注等引起的腹泻,并不适宜,还有可能会加重腹泻。因此家长要明确孩子腹泻病因。
专家课堂
“粑粑”不同颜色孩子身体状况不同
彭玉介绍,腹泻是指大便次数每日超过3次并伴有大便形状的改变。平日里,家长也可通过观察孩子粑粑的颜色,了解孩子的身体情况。
婴幼儿“粑粑”出现以下特征,家长要警惕:1、大便形状异常,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2、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3次/日。3、若小儿大便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有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可能有伤食或感染。
正常情况:(1)刚生下来的宝宝,即使没吃一点东西,出生后也会拉出墨绿色胎便。(2)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一天2-5次,可呈金黄色的糊状,婴儿精神及吃奶情况良好,体重增加正常,属于正常。(3)人工喂养牛奶或奶粉的宝宝,大便可能是土黄,偏硬,大便每天约1-2次,属正常。
这些保健手法家长可以试试
平日在家里,为了预防孩子出现腹泻或是便秘情况,家长可以试试以下保健操。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已经患病,家长不可以保健操作为治疗方式,医院治疗。
常见保健操:
1、摩腹:家长用手掌,将摩法(即用手掌或指腹轻放于体表治疗部位,做环形的、有节律的摩动手法)和揉法结合,按摩孩子脐与全腹。如果宝宝平时大便稀,次数每天1-2次,可按逆时针方向摩腹;预防便秘,则用顺时针方向来摩腹。一般需要按摩-次,以宝宝皮肤轻度发红为好。摩腹之前,家长应先将手掌搓热。
2、按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位于孩子膝关节外膝眼处下3寸(一般情况下,宝宝四指并拢宽度为3寸),与胫骨外旁开一横指连线的交接处。该穴位对于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和胃肠运化功能具有不少益处。家长可为孩子进行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