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发现肥胖的人患新冠肺炎后病情更严重

有研究显示,肥胖更易加重新冠肺炎患者病情,肥胖人群患新冠肺炎后住院的风险更高。虽然目前尚缺乏肥胖对新冠肺炎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分析,但肥胖通过高血压、糖尿病间接增加新冠病死风险的这个“致命链条”也是可以成立的。

除通过高血压、糖尿病间接影响外,肥胖者患新冠肺炎后更危险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点,第一点是部分肥胖者患有“肥胖低通气综合征”,长期处于慢性呼吸衰竭状态,肺部感染后更可能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第二点是肥胖者的脂肪会压迫肺部,从而加重呼吸系统的负担;第三点是肥胖导致的气道狭窄可能导致反复的呼吸暂停,新冠肺炎患者肺部气体交换功能受损,再合并气道狭窄时,更容易发展成危重病例。

胡远东

医学博士、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青年委员

一、有研究显示肥胖会加重新冠肺炎患者病情

美国疾控中心(CDC)在4月17日发布的3月份患病率及病死率周报(MorbidityandMortalityWeeklyReport)中,统计了名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情况,除开“65岁以上年龄组是所有年龄组中住院率最高的”这个我们相对熟悉的结论外,这篇文章还统计了患者入院时的基础疾病情况,其中以患有高血压的人数最多(49.7%),肥胖以48.3%成为住院患者中第二位的基础疾病,排在慢性肺疾病(34.6%)、糖尿病(28.3%)和心血管疾病(27.8%)之前[1]。

在另一篇刊登在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的论文“FactorsassociatedwithhospitalizationandcriticalillnessamongpatientswithCOVID-19diseaseinNewCity”(从纽约市例COVID-19感染者发现影响患者入院、发展为重症的因素)中,研究者对纽约市名患者的分析显示,肥胖人群患新冠肺炎后住院风险是普通人群的6.2倍,是除年龄外最重要的导致患者住院的危险因素[2]。

入院患者的数据反映的是“哪些基础疾病更易加重新冠肺炎患者病情”,而目前尚缺乏肥胖对新冠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分析。我国医学工作者此前发表在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上的一篇文章分析了例新冠肺炎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但其中并未分析患者的体重情况,殊为可惜[3],今后可能作为一个潜在的研究方向。

不过,目前几乎所有研究都将高血压和糖尿病作为新冠肺炎患者发展成重症乃至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超重人群和肥胖人群的高血压发病风险分别是体重正常组的1.16倍和1.28倍,肥胖人群的糖尿病发病风险是体重正常组的2倍[4-5]。显然,即使我们暂时没找到肥胖和新冠肺炎死亡之间的直接联系,肥胖通过高血压、糖尿病间接增加新冠病死风险的这个“致命链条”也是可以成立的。

二、新冠肺炎对肥胖者来说更加危险的原因可能有三个

为什么肥胖者患新冠肺炎后更加危险呢?除了刚刚说的肥胖通过增加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间接增加重症和病死风险外,目前比较公认的解释有以下几种:

1、部分肥胖人群平时就处于慢性呼吸衰竭阶段

这里首先提到的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身体质量指数BMI,BMI由“体重值(公斤)”除以“身高值(米)的平方”得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18岁及以上的亚洲人,体重指数在18.5~23之间为正常水平。

这里的慢性呼吸衰竭是怎么回事呢?有一个医学术语叫做“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besityhypoventilationsyndrome)”,指的是在排除其他病因的情况下,肥胖(BMI>30kg/m2),且清醒状态下二氧化碳潴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45mmHg)的疾病,低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是呼吸衰竭的表现。

据统计,多达31%的肥胖住院患者具有肥胖低通气综合征[6],这意味着这些患者在出现严重呼吸问题以前,一直处于慢性衰竭状态,只是机体刚好能代偿而不至于出现明显症状。一旦遭遇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等应激因素,他们就会迅速出现急性呼吸衰竭。

2、肥胖者脂肪压迫肺部影响到呼吸系统

另一个导致肥胖人群呼吸功能下降的原因是“腹筋膜室综合征(abdominal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nz.com/jxfyzz/43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