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确诊人数持续上升,保险赔吗现在买

春节这几天,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而没有出门,每天睡房、客厅、厨房三点一线,苦思冥想着怎么采购口罩、消毒液,给家里屯到足够的米面蔬菜。

除了柴米油盐,面对“新冠肺炎”,其实咱们普通老百姓最关心两个问题:

能治吗?

有钱治吗?

第一个问题还需交给专家医生,但目前已有部分病人痊愈出院,还是很有信心的~

第二个问题在近日也有了答案!

一、

国家管治,不用你掏钱

早在1月21日,国家医保局就宣布,对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等患者采取特殊报销政策:

1、将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覆盖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全部临时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2、及时支付患者费用,特别是发挥医疗救助资金的兜底保障作用,打消患者就医顾虑。对异地就医患者先救治后结算,报销不再执行异地转外就医支付比例调减规定,减少患者流动带来的传染风险;

3、医院,医保部医院垫付压力,患者医院总额预算控制指标。

简单来说,即一旦感染,药品和医疗费都可以由国家买单,不用担心钱,尽管治;

不用担心异地就医报销会变少,例如说深圳人在武汉感染了,可以就地医治,不用为了报销又特地跑回深圳。

医院来说,垫付负担也没了,不用再担心报销额度超医保指标,大胆治就行!

而在前段时间,医保局再次宣布,将疑似肺炎病人纳入医保范围!

“同财政部将此前针对确诊病人建立的综合保障政策覆盖范围扩大到卫生健康委诊疗指南明确的疑似病人,免除疑似病人个人负担。”

一句话总结,不管是确诊或疑似罹患“新冠肺炎”,都可以由国家兜底~

二、

我的保险能赔吗?

随着国家医保局的特殊政策出来,各地医保也纷纷跟进同步。

于是有人会问,既然有国家来买单,那还需要买保险吗?保险能赔吗?

首先我们来看看有哪些保险可以赔付:

01

旅行险:不赔

恰逢春节,很多人原计划出游,应该挺多人买了旅行险的。旅行险本质上是意外险、医疗险、财产险的一个大杂烩。主要保障的是旅行期间的人身意外和财产损失,对于“新冠肺炎”通常是不赔的。

在本次疫情中,如果你被迫取消行程,可以联系保险公司退保旅行险。如果购买的旅行险里包含“旅行取消责任”,那么还可以在保额范围内,赔付取消机票酒店的损失。

02

意外险:不赔

意外险对意外伤害的定义是: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和非疾病的客观事件。

肺炎本身属于疾病,不属于保险条款规定的“意外事件”,因此意外险帮不上忙。

03

寿险:身故可赔

寿险需要以身故作为赔付条件,不管是疾病还是意外引起的,只要是“人不在了”,那么寿险可以进行赔付。所以如果因“新冠肺炎”导致身故,寿险可以一次性赔付给受益人。

04

重疾险:可能赔,可能不赔

重疾险是患了条款明确框定的一种或多种重大疾病,即进行赔付。

但目前所有的重疾险,都没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个疾病种类。因为这是刚刚出现的新疾病,而保险条款中重疾险的种类却是投保时约定好的疾病,也都是医学界常见、熟知的疾病。所以,新冠肺炎不能按照已约定的病种进行赔付。

不过,如果是因新冠肺炎引发了条款约定的其他重大疾病或者达到某种疾病状态,引发了如中度昏迷、深度昏迷、慢性呼吸功能衰竭等,是可以理赔的。

但目前也有针对“新冠肺炎”的产品,如微保新上线的“微医保·免费新冠肺炎保障金”,专门针对新冠肺炎的产品,如果不幸确诊为危重症或因身故的,最高赔付10万元。只要是18-65岁的朋友,都能直接免费领取。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免费领取

??????

05

医疗险:住院可赔

这类由病毒引起的肺炎,医疗险是最能发挥作用的保险了!

因此疫情一出,各个保险公司纷纷发布应急方案,放宽对医疗险的理赔限制,如取消等待期、免赔额,医院的限制等,以微保为例,微保还提供了专属理赔咨询、开通理赔绿色通道等服务措施。

随着疫情发展,“新冠肺炎”之后被升级为和SARS同等级的甲类传染病,明确规定必须“强制治疗”,如拒绝隔离治疗或未满隔离期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是可医院采取强制隔离措施!

如果你没有医保,也不用担心,国家都会给你治,一切药物无论是否自费,甚至需进行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又或ECMO(体外膜肺氧合)等昂贵仪器,都可进行报销。

如果刚好买了医疗险,这里提个醒,别忘了领取住院津贴:

医疗险中一般包含重疾住院津贴,以微医保·百万医疗险为例,有元/天的重疾住院津贴,累计天。

虽然目前“新冠肺炎”的医疗费暂时用不上商业保险,但可千万别认为“保险是无用的”。

毕竟病毒感染是一时的,而疾病是一生要面对的长期战役。

这次恰逢重大疫情,国家出台特殊政策,以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仍需面对许多未知的疾病,或许是流感,又或是身体癌变,这些疾病都有可能令人丧失了工作能力,甚至需要长期的反复观察与复诊。这些治疗都需要大量的经济支持,才能使人更有尊严地活着。

说在最后的话:

“恐慌”能唤起人们的健康意识与保险意识,但过于沉浸在恐慌里,则容易使我们做出错误的行动,例如哄抢囤货,又或“病急乱投医”式地乱买保险。

此刻更需我们不慌乱、不焦虑,做一个冷静的消费者,我们相信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就在不远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nz.com/jxfyzz/5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