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牛肺疫)是由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渗出性纤维素性肺炎和浆液纤维素性胸膜肺炎为特征。病原体为丝状支原体,过去经常用的名称为类胸膜肺炎微生物(PPLO),支原体多形,可呈球菌样、丝状、螺旋体与颗粒状。细胞的基本形状以球菌样为主,革兰氏染色阴性。本菌在加有血清的肉汤琼脂可生长成典型菌落。支原体对外界环境因素抵抗力不强。暴露在空气中,特别在直射日光下,几小时即失去毒力。干燥、高温都可使其迅速死亡,但在病肺组织冻结状态,能保持毒力1年以上,培养物冻干可保存毒力数年,对化学消毒药抵抗力不强,对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龙胆紫则有抵抗力。
流行病学本病易感动物主要是牦牛、奶牛、黄牛、水牛、犏牛、驯鹿及羚羊。各种牛对本病的易感性,依其品种、生活方式及个体抵抗力不同而有区别,发病率为60%~70%,病死率约30%~50%,山羊、绵羊及骆驼在自然情况下不易感染,其他动物及人无易感性。主要传染源是病牛及带菌牛。据报道,病牛康复15个月甚至2~3年后还能感染健牛。病原体主要由呼吸道随飞沫排出,也可由尿及乳汁排出,在产犊时还可由子宫渗出物中排出。自然感染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当传染源进入健康牛群时,咳出的飞沫首先被邻近牛只吸人而感染,再由新传染源逐渐扩散。通过被病牛尿污染的饲料、干草,牛可经口感染。年龄、性别、季节和气候等因素对易感性无影响。饲养管理条件差、畜舍拥挤,可以促进本病的流行。牛群中流行本病时,流行过程常拖延甚久。舍饲者一般在数周后病情逐渐明显,全群患病要经过数月。带菌牛进人易感牛群,常引起本病的急性暴发,以后转为地方性流行。
临床症状
染上此病的病牛症状,可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急性症状明显且典型。体温可达40~42℃,高热不降。鼻孔扩大,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可见腹部扇动),前肢开张,可以听到“吭、吭”的呼吸声,按压肋间有疼痛表现。病牛不想卧下,常发弱痛短咳,有时可见浆液性或脓性鼻液。腹泻、便秘交替出现。在肺部听诊,可出现湿啰音、支气管呼吸音和胸膜摩擦音,叩诊有浊音。奶牛泌乳量减少。结膜发绀,尿少且呈黄色。到了后期,心音衰弱,胸前、脖下和颈部肉垂有水肿现象。消化发生障碍,消瘦快,最后常因窒息而死亡。病程7天左右。亚急性症状与急性基本相同,但是病程较长,症状也较轻。慢性多是由急性或亚急性转来。只有少数从一开始就有慢性的病状。病牛食欲时好时坏,体瘦,无力,弱痛性短咳。胸部听诊、叩诊,变化不明显。胸前、腹下、颈部常出现浮肿现象,患此病的病牛经过及时治疗,可以康复,但却是带菌牛。如外界条件不利,使其抗病能力下降,又能转为急性传染性胸膜肺炎。治愈的牛仍然长期带菌,成为传染源,必须6个月没再出现症状才算康复。从长远利益考虑宰杀病牛比治疗更合算。
病理变化特征性病变主要在胸腔。典型病例是大理石样肺和浆液纤维素性胸膜肺炎。肺和胸膜的变化,按发生发展过程,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时期。初期病变以小叶性支气管肺炎为特征。肺炎灶充血、水肿,呈鲜红色或紫红色。中期呈浆液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病肺肿大、增重,灰白色,多为一侧性,以右侧较多,多发生在膈叶,也有在心叶或尖叶者。切面有奇特的图案色彩,犹如多色的大理石,这种变化是由于肺实质呈不同时期的改变所致。肺间质水肿变宽,呈灰白色,淋巴管扩张,也可见到坏死灶。胸膜增厚,表面有纤维素性附着物,多数病例的胸腔内积有淡黄透明或混浊液体,多的可达—ml,内混有纤维素凝块或凝片。胸膜常见有出血,肥厚,并与肺病部粘连,肺膜表面有纤维素附着物,心包膜也有同样变化,心包内有积液,心肌脂肪变性。肝、脾、肾无特殊变化,胆囊肿大。后期,肺部病灶坏死,被结缔组织包围,有的坏死组织崩解(液化),形成脓腔或空洞,有的病灶完全瘢痕化。本病病变还可见腹膜炎、浆液性纤维性关节炎等。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情况可初步诊断。也可作微生物学检查和血清补体结合反应进一步确诊。
治疗方法
抗菌素如红霉素、卡那霉素、泰乐菌素等可使用。在治疗过程中不能静脉输液,以免增加病牛肺部压力,加重病情,导致病牛呼吸急促而窒息死亡。可以口服补液盐代替,按3g/kg体重,加ml温水灌服,每日2次,连用4天。(1)静脉注射新胂凡纳明(“”),每头每次黄牛3~4克,犊牛1.8~2克,溶于生理盐水~毫升或5%葡萄糖溶液中,一次注射。再根据病情,间隔5~7天,按同样剂量再重复注射1~2次,但不宜超过3次。新胂凡纳明溶液要现用现配。(2)四环素静脉注射,每次2~3克,每天一次,连续用药5~7天。(3)土霉素静脉注射,每次2~4克,每天一次,连续用药7天。(4)紫花地丁克,黄芩、石膏、苦参各65克,甘草20克,研末,开水冲调,一次灌服,每日一次。(5)黄连、黄芩、知母、白芍各25克,白术、厚朴、白蔹各24克,五味子、贝母、阿胶各17克,泽泻、茯苓各15克,火麻仁10克,共研为末,开水冲调,一次灌服。连续用药2~3剂。(6)乳香、没药、延胡索、黄芩、丹皮各20克,白芍、天花粉、青皮、贝母各18克,连翘、当归、郁金各25克,柴胡13克,甘草10克,共研为末,开水冲调,一次灌服。
预防
(1)坚持自繁自养,不向疫区购牛。如需引进牛只,一定要加强检疫。
(2)对疫区和受威胁的地区每年定期接种牛肺疫兔化弱毒氢氧化铝菌苗,大牛2毫升,6~12个月的小牛1毫升,臀部肌内注射;或用盐水苗在距尾尖2~3毫米处皮下注射,大牛1毫升,6~12月龄的小牛0.5毫升。注射后3~4周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注射后出现反应者用治疗。连续免疫预防注射3~5年。
(3)本病传播缓慢,不易消灭,危害严重。因此,一旦发生本病,应立即上报,严格封锁疫区,隔离治疗病牛。被污染的场地、用具用10%~20%石灰乳或2%来苏儿溶液消毒。宰杀病牛后病变部焚烧或深埋,其余的高温煮熟后可供食用。检出的健康牛用疫苗接种,可疑牛则不应接种,必须淘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