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CODP慢性肺心病肺炎

《病理学》呼吸系统疾病(一)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支气管和肺

喉环状软骨为界将呼吸道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呼吸道黏膜血供丰富,对吸入的空气有加温和湿润的作用

下呼吸道自气管逐级分支为支气管、细支气管至终末细支气管,共同个构成气体出入的传到部分;继终末细支气管之后为管壁有肺泡开口的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直至肺泡,构成肺的呼吸部分

支气管树结构示意图

支气管→叶支气管(左2右3)→段支气管(左右各10)→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

第一节慢性阻塞性肺病

(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

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主要以引起呼气性呼吸困难为特征。

一、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bronchitis)

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和/或伴有喘息症状为特征,且症状每年持续不少于3个月,连续2年以上。

特点:①中老年②男性③北方南方④寒冷季节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理化因素:①吸烟②空气污染③气候因素

2、感染因素:病毒

3、过敏因素:花粉、粉尘、烟草

4、其他因素

此图为吸烟者的肺

(二)病理变化

肉眼观察:常起始于较大的支气管,累及较小的支气管和细支气管.

病变不明显,或表现为黏膜粗糙、充血、水肿,管壁增厚和管腔内黏液、脓性分泌物。

支气管炎

病理变化

镜下检查:

1.上皮的损伤与修复

支气管黏膜被覆上皮变性、坏死、脱落,纤毛粘连、变短、脱失,上皮再生修复时杯状细胞增多,常见鳞状化生

2.腺体增大、肥大、黏液化和脱变

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及黏液腺化生

3.支气管壁的其他病变

支气管壁充血水肿,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平滑肌损伤,软骨萎缩及骨化

上图为粘液腺增生

上图为鳞状上皮化生

上图为腺体萎缩(慢性萎缩性支气管炎)

临床病理联系

咳嗽——支气管黏膜炎症刺激(分泌物增多,黏液潴留);

咳痰——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并黏液腺化生,杯状细胞增多及分泌亢进;

气喘——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及黏液、渗出物阻塞。

后期可出现干咳,少痰或无痰;

病变反复迁延,可并发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心病、肺内感染

慢支的特点:咳、痰、喘、炎

慢支三部曲:慢支—肺气肿(5-10年)—肺心病(>10年)

二、肺气肿(pulmonaryemphysema)

末梢肺组织因弹性减弱而过度充气,呈永久性扩张,并伴有肺泡间隔破坏——肺容积增大。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慢支、吸烟、大气污染、遗传和老年性因素等。

支气管阻塞性通气障碍:分泌物潴留、管壁增厚、支撑组织破坏

类型及其病理变化

分类

1.肺泡性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

2.间质性肺气肿

(二)病理改变

肉眼观察:肺膨大,边缘变钝,表面可见肋骨压痕,肺组织表面柔软而缺乏弹性,切面呈蜂窝状,触摸捻发音增强;

病理改变

镜下改变:

肺泡明显扩张,间隔变窄断裂,扩张的肺泡融合形成较大的囊腔,肺泡壁的毛细血管受压而数量减少;

肺小动脉内膜增厚,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可见慢性炎细胞浸润

临床病理联系

肺功能降低:胸闷、气促、呼吸困难,肺性脑病

桶状胸

叩诊:过清音

X线:肺透光度增强

肺源性心脏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支气管壁炎性破坏

2.支气管阻塞

(二)病理改变

多发生于一个肺段,左肺右肺,下叶上叶。

肉眼:

扩张的支气管可呈圆柱状(cylindrical)或囊性(sacculus)

扩张的支气管管腔常有多量粘液脓性渗出物,管壁明显增厚

病理变化

镜下:

1.支气管黏膜上皮萎缩或增生,鳞化;

2.支气管壁平滑肌、弹力纤维及软骨萎缩、变性甚至消失,炎症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形成,管周纤维化;

3.肺组织纤维化

(三)并发症

肺炎

肺脓肿

肺坏疽

肺心病

第二节慢性肺心病(Chroniccorpulmonale)

因慢性肺疾病、肺血管疾病、胸廓疾病引起的慢性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造成右心室和右心房肥大及扩张,最后导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慢性肺心病是一种继发性心脏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病因及发病机制●慢性肺疾病:慢性肺疾病→肺气

肿/肺纤维化→慢性肺心病。以慢支炎→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心病最常见(占80%-90%)。

●肺血管疾病

胸廓疾病也可并发慢性肺心病,少见。

慢支炎并发肺气肿→慢性肺心病的发病机制:

●重度肺气肿,肺泡壁广泛断裂破坏,气体交换障碍;气道狭窄,气流阻塞,通气障碍;发生低氧血症,血管活性物质作用,肺小动脉收缩。

●重度肺气肿,肺泡壁毛细血管床显著减少、闭塞。

●慢性缺氧导致血管构型改变,肺小动脉中膜平滑肌肥厚,无肌细动脉肌化,致血管壁增厚,管壁狭窄。

●慢性缺氧造成心肌纤维变性及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容量增大,心脏负荷加重。

病理变化

心尖钝圆

慢性肺心病的病理诊断标准:

肺动脉瓣下2cm处右心室肌壁(肺动脉圆锥前壁)厚度超过5mm(正常在3-4mm)。

肺心病:右心壁增厚,右心腔扩张

临床病理联系

●主要表现右心衰竭和呼吸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

●慢性肺心病患者伴呼吸道急性感染可发生肺性脑病,表现头痛、烦燥不安、言语障碍、抽搐、震颤,嗜睡、昏迷等症状。

●肺性脑病是慢性肺心病的主要死因。

第三节肺炎

感染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弓形体、原虫、寄生虫)或因其它因素(物理、化学、过敏)导致肺的炎症性疾病。

一、细菌性肺炎(Bacterialpneumonia)

细菌性肺炎最为常见,约占肺炎的80%

(一)大叶性肺炎(lobarpneumonia)

主要是由肺炎双球菌(pneumococci)感染引起,病变累及一个肺段以上的肺组织,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

病变起始于肺泡,迅速累及肺叶或肺段

大叶性肺炎(Lobarpneumonia)●属细菌性肺炎。

●病变累及一个或多个肺大叶。

●典范病例是肺炎球菌肺炎(pneumococcalpneumonia)。

(1)充血水肿期(1-2d)

充血水肿期:肺叶充血,变实

大叶性肺炎

(2)红色肝样变期(3-4d)

大体:

肺叶肿大,暗红色

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左肺下叶肿大,暗红色,质实如肝。胸膜上可见纤维素性渗出物覆盖。

(3)灰色肝样变期(5-6d)

灰色肝样变

大体:

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病变肺叶肿大、变实、灰白色.

(4)溶解消散期(1w)

临床特点

好发于青壮年

起病急,病程5-10天

发热,咳嗽,胸痛

咳痰,痰呈铁锈色

结局和并发症

1.肉质变*(carnification)

2.胸膜肥厚、粘连

Pulmonarycarnification

3.肺脓肿和脓胸4.败血症、脓毒血症5.中毒性休克

(二)小叶性肺炎(Lobularpneumonia)

以细支气管为中心,以小叶为单位的化脓性炎症,可累及双肺各叶。又称为支气管肺炎

临床特点

年龄:小儿,老人及体弱多病者

部位:双肺,下叶,小片或融合

病因:条件致病菌,常驻寄生菌,多为混合感染

病理变化

大体:

双肺散在化脓性病灶,双肺各叶,背侧和下叶为多;

病灶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病灶可融合;

融合性支气管肺炎;病灶灰黄、暗红色,呈多彩状外观。

肉眼:

肺内出现散在实变病灶,直径0.5-1cm,色暗红、灰黄色,质实,下叶背侧较多。

小叶性肺炎(lobularpneumonia)

融合性小叶性肺炎

镜下:

细支气管壁:

血管扩张充血、中性粒细胞浸润、粘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管腔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浆液、脓细胞、崩解脱落的粘膜上皮细胞。

肺泡壁:(细支气管周围受累的肺泡)

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肺泡腔:内见大量中性粒细胞、脓细胞、脱落坏死的肺泡上皮细胞及少量红细胞和纤维素。

病灶周围代偿性肺气肿。

小叶性肺炎(镜)

临床病理联系

发热、咳嗽、咳痰,脓痰。

呼吸困难、紫绀。

听诊:散在湿性罗音。

X线:散在灶状阴影

结局及并发症

痊愈

并发症

呼衰、心衰脓毒血症、肺脓肿、脓胸支气管扩张

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区别

(三)支原体性肺炎(间质性肺炎)

病理变化

引起肺间质渗出、增生性改变。肺泡壁增宽,淋巴、单核细胞浸润,肺泡腔缩小。

临床特点

散发于秋冬季

儿童和青年发病高

起病急,剧烈咳嗽

闻及干湿罗音

预后良好

病毒性肺炎Viralpneumonia

(二)、病毒性肺炎

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间质的炎症。

病原:流感病毒,腺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

病变:肺间质渗出性炎

临床:儿童多见,散发或流行;咳嗽,气喘,呼吸困难

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

发热,剧烈或频繁性咳嗽,痰少或无痰,气急,紫绀。有肺实变体征。

预后

无并发症,预后好,反之预后差,因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死亡。

SARS

什么是SARS

SARS就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全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

主要症状:发热、干咳、胸闷.严重者出现快速进展的呼吸系统衰竭

SARS是一种新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

典型肺炎和非典型性肺炎

典型肺炎:

是指由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

非典型性肺炎(Atypicalpneumonias)

由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立克次体、腺病毒以及其他一些不明微生物引起的肺炎。

图为病毒原型

SARS首次命名的缘由

我国广东医生根据其临床上有发烧、咳嗽、肺部有阴影等肺炎共性症状,但与由肺炎链球菌等细菌引起的肺炎相比,症状不够典型,病原体尚未完全明确,而且有传染性强、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等特征,于1月22日首次使用“非典型肺炎”来命名它。

图:病毒在侵入人体的过程

SARS的来源

来源于野生动物

SARS的传播方式

一些可能性

1.人与人的近距离接触

2.近距离的空气飞沫传播

3.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和密切接触等

另一种可能性

SARS可以透过空气被更广泛的传播

易感染SARS的人群

高危人群

接触病人的医护人员

病人的家属

到过疫区的人。

各职业SARS发病率

SARS病毒死亡率

卫生部门公布目前SARS累计病例达例,死亡例。全球范围内可能SARS病例的死亡率为4%。

特点

(1)明显的传染性

(2)起病急,经过14天左右发展到高峰期,以后逐渐缓解。

(3)抗菌药物无效

(4)早期肺部的体征不明显

SARS流行的十个条件

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SARS病毒的流行,都必须同时满足SARS病毒流行的10个条件

1、病毒源2、环境3、温度4、湿度5、风力

6、阳光7、变化大的气候8、体质差的人9、人口密度10、人的联系程度

临床症状

(1)首发症状是发烧

(2)常伴有畏寒、肌肉酸痛、关节酸痛、头痛、乏力。

(3)呼吸系统症状

(4)部分患者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SARS患者症状出现的百分数

一般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

(2)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3)部分患者血小板减少。

(4)常于发病早期即见CD+4、CD+8细胞计数降低,二者比值正常或降低。

非典的治疗

抗生素是无效,因为SARS是一种病毒病。

非典疑似病例必须隔离,最好是在负压室,完全隔离护理防范措施与这些患者采取任何必要的接触。

日常生活如何预防“非典”

外出返家最好先洗净头发

佩戴合规格口罩

避免到人烟稠密的地方

公共场所如何预防“非典”

一、改善环境质量,加强通风、消毒

二、注意个人卫生,加强个人防护

1、科学洗手2、正确使用口罩

三、加强锻炼,提高免疫能力

tk2xin

星光旅途,有你赞赏,不胜光荣









































北京哪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哪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nz.com/xemxyy/2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