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上海市呼吸内科临床质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nCoV)肺炎流行期间呼吸科门诊质控上海专家共识[J].复旦学报医学版,,47(2):-.
DOI:10./j.issn.-..02.
共识发起者和执笔人
白春学,教授,上海市领军人才,医院教授、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上海市呼吸内科临床质控中心主任,上海市和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上海市控烟协会会长,中国非公医协物联网医疗分会会长,亚太呼吸学会(APSR)Treasure,Clinicale-Health杂志主编,《复旦学报(医学版)》副主编。
宋元林,教授,医院呼吸科与危重医学科主任,上海市教委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专家组成员,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长,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呼吸病学会候任主任委员,亚太呼吸病学会感染学组组长。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医教研工作。擅长支气管扩张症,慢阻肺等气道疾病,肺部感染,急慢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和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nCoV)肺炎流行期间呼吸科门诊质控上海专家共识
上海市呼吸内科临床质控中心
[摘要]为更好地防治和管理新型冠状病毒(novelcoronavirus,-nCoV)疑似患者,避免这些潜在的患者或者病毒携带者引起继发感染,上海市呼吸内科临床质控中心联合中心赴武汉工作的首批专家特制定本共识。本共识侧重于明确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如何重点做好呼吸科门诊工作以及如何做好呼吸科门诊质量控制这两个重要问题。通过质量控制管理好疑似和可疑患者,特别是隔离潜在感染源、切断一切传播途径,最终杜绝医师和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杜绝传播,同时也能保护医师和患者及其家庭安全。做好门诊质控要点是严格进行相关培训,包括熟悉诊治指南、做好自我防控(包括接诊患者前穿好专用工作服和戴好医用口罩)、杜绝社交和不接触任何风险。做好呼吸科门诊工作要求诊室做好消毒和通风;呼吸科医师开诊前后也要做好必要的消毒和防护;诊疗过程要求严格执行指南要求;有条件的单位可用物联网或者互联网辅助门诊,尽可能减少传播可能。本共识建议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并列出了患者做检查及入院时的注意事项,及特殊情况的应对策略。此外,本共识特别强调新冠肺炎是传染病,不应漏掉病毒携带者、有症状的发病者和超级传播者,以免造成社会危害;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困难时,应该重视临床表现;对于不能排除潜在接触史的患者,有相关症状,影像表现为肺部感染,白细胞不高,即使核酸检测阴性,也应该考虑为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或者可疑病例,建议立即隔离。?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门诊;自我防护;临床诊断;质量控制;共识
新型冠状病毒(novelcoronavirus,-nCoV)因年底武汉出现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1-2],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命名,其会引起严重急性呼吸感染(severeacuterespiratoryinfection,SARI)。冠状病毒是一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Eastrespiratorysyndrome,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等较严重疾病。而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3-4]。
新冠肺炎感染者常见体征为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5]。目前对于新冠肺炎没有特异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和防治并发症,对感染者的辅助护理也非常有效。其确诊率在短期内迅速增加,目前已突破4万例,并且引起继发感染问题,给各地防治工作带来巨大负担和压力。目前已有全国多家医疗队支援武汉,缓解了当地抢救SARI重症患者的压力,特别是对处理脓毒性休克,改善和管理低氧性呼吸衰竭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多脏器功能衰竭,并发症的预防,妊娠患者的特别诊治,以及特异性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治疗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虽然武汉市于1月23日施行了封城,但许多未确诊的病例或病毒携带者在疫情暴发初期已同时输出到武汉以外的其他地区。由于该病毒潜伏期长(2周甚至可能更长时间)、传染性强,给防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目前国家颁布的指南主要针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对于如何管理未确诊的疑似者,尚无具体的官方指南。目前防疫工作到了攻坚阶段,如何更好地管理疑似患者以及可疑者,做好疑难患者会诊,避免这些潜在的患者或者病毒携带者引起次地感染,避免疫情在其他地区暴发,在当前阶段尤其重要。为此,上海市呼吸内科临床质控中心以网络(邮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