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在人际间传播的病毒,它会有2-14天的潜伏期,在潜伏期过后,病毒会导致人体出现高烧不退、干咳、喉咙疼痛和呼吸急促等症状,并导致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根据目前一线医生和各地疾病防控中心的数据表明,任何人都有可能感染上这种病毒,无论是年龄偏大的老人,还是年幼的儿童,甚至是刚出生的婴儿,都存在感染的风险。
不过在所有人群中,一类人要格外注意,这就是本身患有基础病的中老年人。根据发布在医学杂志《柳叶刀》的一份回顾性研究报告显示,99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而诱发肺炎的患者中,有5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基础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岁。
相对于免疫力较强的年轻人,中老年人免疫力较差,而慢性疾病更容易削弱自身的免疫力,进而出现肺炎或心衰的风险会更高。
而很多年轻人虽然也感染了冠状病毒,但由于自身免疫力较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有的人仅仅表现出较轻的症状。
对于中老年人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月5日下午钟南山院士和他的团队发布了《老年人防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指南》,在这份指南中,钟南山院士为中老年人总结了4点预防方法。
1、注意饮食营养
营养不良是影响老年人患病结果的主要因素,所以在饮食上应注重营养均衡,每天应摄入水果、蔬菜和高蛋白的食物如蛋、奶、鱼等,尽量保持食物的种类丰富。但不要吃半生不熟的食物和过期、变质甚至腐烂的食物。
2、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在生活中,中老年人应保持充足的睡眠,注意做好保暖,根据自身情况适度锻炼,提高对病毒的抵抗能力。另外要减少外出,特别是人多的地方,在家要经常开窗通风并做好消毒工作。
3、控制好基础病
由于基础病会增加病毒感染后患上肺炎的风险,一旦出现,预后会比较差。所以对于本身有基础病的中老年人,还是应该严格控制好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并积极监测好自己的病情。
4、保持心理健康
在疫情出现后,很多老人都有可能会因此而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导致心理安全感下降,这其实也是对疾病预防不利的,作为子女,应该多给老人一些鼓励和安慰,鼓励老人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减少没必要的心理压力。
*本文内容仅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诊疗建议使用,更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扫描